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谈“AI+医疗”: 向智慧医疗时代过渡 人工智能是医生帮手
2018/9/21 15:30:16 点击:
“近二十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医疗方面‘怎样成为医生的帮手’是问题关键。”9月12日,在四川省首届“AI+医疗”高峰论坛上,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作为特别嘉宾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有着先天发展优势,从全方位的信息分析、学习,到深究的过程,耗时短、见效快,其理念在医学工作上应用甚广。通过人工智能,特别是对新技术的深度学习,能够给医务人员赋能,增加医务人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胜任各项工作,加快提高现阶段医疗水平,帮助整个医疗流程全方位开展工作。
智慧医疗发展空间广阔
邓绍平院长表示,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基石;中国足够大的医疗市场也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动力。在智慧医疗大热的背后,是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41亿,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近3亿,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在供给侧方面,医生数量远远不足,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这也为智慧医疗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从2015年以来,各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近20项政策,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标准监管、行业融合、产品落地等方面做出指导,进一步催化了市场发展。
人工智能有助提高诊疗精准度
邓绍平院长介绍,目前医学人工智能普遍应用在八个方面,分别是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医院管理以及辅助医学研究平台。“近年来应用比较集中的还是在疾病风险预测以及医学影像方面。”他说,人工智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从信息服务阶段、咨询服务阶段到诊疗服务阶段,并且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诊疗的速度、精准度等,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人力成本。
举例来说,焦虑和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容小觑。近期美国麻省理工的研究成果表明,用人工智能对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进行诊断、分类,得出的结论非常准确、高效,在中国的应用价值显著。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加上核磁对头部影像的诊断,对老年痴呆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2017年由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并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与中芬签署协议,在急诊急救方面,以急腹症为切入点,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国际上首个AI急诊分诊系统,率先分析了上千的病例,总结一些关键词,结合临床诊断的模式,最终应用在临床上,取得目前初步的阶段性成果。这套系统现已实现智能分诊准确率在80%左右,准确率优于人工分诊,分诊速度和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极大减轻了分诊人员的压力,缩短了患者在分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AI+医疗”正向3.0时代过渡
对于某些疾病的处理问题,人工智能的加入,则可以加速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医疗水平上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医生数与人口比相差甚远,但要达到相似的效果,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是非常好的选择。”邓绍平说。
据了解,2014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家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医院,2017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突破千万。2016年和2017年,该院承办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第二届医用机器人和医学智能化大会,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院士集聚一堂,并得到相关领导的指导和祝贺。“今年10月23日、24日,第三届全国人工智慧医疗大会将在成都召开。这次我们展开了10多个领域的AI方面的应用,并在省医大系统设有信息中心、大数据中心、AI的中心,三个中心交叉互补,最终实现促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智慧医疗的建设目标。”
人工智能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已从2.0进入到向3.0的过渡阶段,真正进入智慧医疗时代。未来,人工智能将全面融入医疗的各个环节,实现医疗全流程智能化。这将是从医务工作者单一层面到整个医疗行业抓住机遇、拥抱挑战进而实现转型升级的绝好时机。
智慧医疗发展空间广阔
邓绍平院长表示,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基石;中国足够大的医疗市场也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动力。在智慧医疗大热的背后,是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41亿,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近3亿,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在供给侧方面,医生数量远远不足,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这也为智慧医疗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从2015年以来,各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近20项政策,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标准监管、行业融合、产品落地等方面做出指导,进一步催化了市场发展。
人工智能有助提高诊疗精准度
邓绍平院长介绍,目前医学人工智能普遍应用在八个方面,分别是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医院管理以及辅助医学研究平台。“近年来应用比较集中的还是在疾病风险预测以及医学影像方面。”他说,人工智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从信息服务阶段、咨询服务阶段到诊疗服务阶段,并且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诊疗的速度、精准度等,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人力成本。
举例来说,焦虑和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疾病不容小觑。近期美国麻省理工的研究成果表明,用人工智能对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进行诊断、分类,得出的结论非常准确、高效,在中国的应用价值显著。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加上核磁对头部影像的诊断,对老年痴呆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2017年由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并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与中芬签署协议,在急诊急救方面,以急腹症为切入点,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国际上首个AI急诊分诊系统,率先分析了上千的病例,总结一些关键词,结合临床诊断的模式,最终应用在临床上,取得目前初步的阶段性成果。这套系统现已实现智能分诊准确率在80%左右,准确率优于人工分诊,分诊速度和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极大减轻了分诊人员的压力,缩短了患者在分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AI+医疗”正向3.0时代过渡
对于某些疾病的处理问题,人工智能的加入,则可以加速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医疗水平上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医生数与人口比相差甚远,但要达到相似的效果,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是非常好的选择。”邓绍平说。
据了解,2014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家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医院,2017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突破千万。2016年和2017年,该院承办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第二届医用机器人和医学智能化大会,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院士集聚一堂,并得到相关领导的指导和祝贺。“今年10月23日、24日,第三届全国人工智慧医疗大会将在成都召开。这次我们展开了10多个领域的AI方面的应用,并在省医大系统设有信息中心、大数据中心、AI的中心,三个中心交叉互补,最终实现促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智慧医疗的建设目标。”
人工智能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已从2.0进入到向3.0的过渡阶段,真正进入智慧医疗时代。未来,人工智能将全面融入医疗的各个环节,实现医疗全流程智能化。这将是从医务工作者单一层面到整个医疗行业抓住机遇、拥抱挑战进而实现转型升级的绝好时机。
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实习生李佳悦王雪尔摄影雷远东
- 上一篇:海南力争到202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全科医生 [2018/9/21]
- 下一篇:首届“中意医学文化周”在武汉开幕 [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