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医学根基 树业界典范
“精进努力!”2013年,在重庆国际神经病学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北海道大学荣誉教授铃木章博士亲自为《重庆医学》题词,并受邀担任其顾问。
不久前,重庆市总工会授予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医学》编辑部“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重庆医学》为何如此受青睐?
这是44年来几代重庆医学人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的结果,与编辑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服务精神和高层次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
以质量为根本 提升期刊学术影响
《重庆医学》创刊于1972年,作为医学期刊,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其核心价值,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从哪来?关键在于对稿件内容、编校质量的高要求、严把关。
稿件质量是杂志的生命。只有刊登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论文才能不更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优秀稿件的组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编辑部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陈东风教授的帮助下成功组稿“消化”专题,樊代明院士的“整合医学纵论”,以及房殿春等教授的论文在专题中发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该期杂志作为“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病学术大会”指定刊物,向全国消化界精英发放。
对于社会投稿,编辑部更是严格审稿,施行稿件“三审制”:(1)初审,主要由编辑部对稿件的创新性、论文格式、参考文献及文字复制率进行把握;(2)专审,通过初审的稿件由编辑送给同行专家进行审稿,审稿专家一般由教学医院、三甲医院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主要从稿件内容的科研设计、研究意义、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3)终审,编辑部每月召开终审会,由一位“责任主编”主持,同时邀请十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会,参会专家都是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市属三甲医院的博导以及学术带头人,会上专家针对稿件的学术价值、创新性、实用性、发表栏目、修改意见等进行逐一讨论,对有问题的稿件,坚决予以退稿。
对于通过“三审”的稿件,在编校质量上也要进行把关。2014年是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的“杂志质量管理年”,中心统一部署,制订了《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四刊2014年月度及年度质量控制指标》,对《重庆医学》的编校差错率、文字复制比、同行评议审稿率、平均引文数、文献选出率、基金论文比等方面进行按月考核,要求《重庆医学》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初审复制率不超过20%,外送进行同行评议稿件要求达到100%,平均引文数12条/篇,文献选出率70%,2015年基金论文比达到37%左右。
近年来,通过对稿件质量的重视及有效措施的实施,《重庆医学》的学术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地方综合性医学期刊中位居前列,得到广大作者朋友的好评与青睐,目前,我们的每年到稿约12000篇,作者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还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英国、中国台湾等28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网站点击量近100万次,论文Web下载近60万次。
以人才为根基 夯实期刊发展基础
建立一支具有高综合素质的编审队伍和科学、公平的外审团队,对杂志的发展非常重要。
从1978年起,《重庆医学》编辑部就开始组建编委团队,由重庆市肿瘤医院李伟道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董为伟教授等一批国内著名的专家组成。经过几代编辑长期的不懈努力,截至2015年,该刊编委团队已经囊括了院士、外籍专家,以及国内多所医学院校的医、教、研精英共500余人。其中,顾问团队的院士已增至13名,包括王正国、程天民院士等,而海外专家也多达20余名,最知名的要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得主铃木章教授。
那是2013年,国际神经病学论坛在重庆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日本、以色列、美国、俄罗斯、印度、西班牙、新加坡和沙特阿拉伯8个国家的19名专家到会。在大会执行主席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周华东主任的引荐下,《重庆医学》对铃木章博士进行了专访,并邀请其担任顾问。
“《重庆医学》办得不错。”在采访中,铃木章博士对《重庆医学》作出了高度评价,并为杂志题词“精进努力”。正所谓“集众人智慧者成大事,合众人力量者能无敌”,杰出的编委团队就是《重庆医学》杂志坚守学术价值高水准的强大后盾。
有了杰出的编委团队,一流的编辑团队也必不可少。这么多年来,《重庆医学》编辑部一直致力于人才队伍建设,把吸引和培养拔尖人才放在编辑队伍建设的首位。目前,编辑部成员共有1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大专及本科学历6人,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校的高材生。编辑部具有正高级职称(编审)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编辑、技术编辑)10人。编辑部主任徐川平编审在2010年被授予编辑界最高奖项—“金牛奖”。
编辑部积极开展科研、学习活动。前不久,一场学习会在编辑部开始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我们永远要遵循的准则,并且要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它不仅是软实力的提升,也是改善软环境”……大伙都积极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
其实,这只是编辑部科研学习活动的一个缩影。根据工作和读书情况,编辑部会安排召开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搭建学习平台来交流学习心得、畅谈读书体会,提高编辑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增强工作的系统性。
编辑部还依托医院等学术合作基地,学习借鉴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探索合作培养人才、协同创新、成果共享的新模式,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以服务为宗旨 走有特色的办刊道路
搭建好平台后,该走一条怎样的办刊道路?
《重庆医学》编辑部的答案是:以服务为宗旨。因为医学论文发表除了为医务工作者贡献知识、获得认同和知名度外,也是医师晋级、学生毕业及单位科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论文该怎么投稿?论文审过没?需要修改哪些地方……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基于此,《重庆医学》想作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将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广大作者在写投稿方面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常见的最容易出错的问题,以及专题组稿、数字出版(高质量论文的优先发表)等内容进行总结。
带着这些问题,编辑部还走进医院,走进临床一线,通过座谈会形式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同时,编辑部在官方网站上设置了专门的栏目,为作者投稿提供帮助,或拨打热线电话也可以进行咨询。
更方便的是,从去年年底起,编辑部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关注该公众号后,能随时通过手机查阅稿件进度、免费下载论文PDF、了解《重庆医学》最新动态等。据介绍,今后还将开通“微信在线客服”,以便及时快捷地为作者服务。这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编辑部对期刊“新媒体”发展建设的积极探索。
此外,为响应“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重庆医学》编辑部副主任钱进,主动走出编辑部,以公益的形式,到各医、教、研单位开展讲座。此项活动迄今已行程万余公里,足迹遍布江苏盐城、湖南吉首、黔江、大足、綦江、万州、梁平、云阳、南川、石柱等地,参会单位逾60家,参会人员近5000人,解答了大量作者的疑问,听取收集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受众反映热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正因如此,《重庆医学》成为有着极大影响的综合性地方医学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
如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编辑部也蓄势待发,集合众人的智慧与力量,力争将《重庆医学》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医学期刊。
文/罗瑞 图片由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提供
- 上一篇:五年内万例患者将获益 [2015/6/18]
- 下一篇:国内首家"肺癌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揭牌 [2015/6/18]